中共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委員會 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印發《大亞灣開發區關于落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2025)》的通知
惠灣委〔2021〕33號
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區屬各單位:
現將《大亞灣開發區關于落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2025)》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委員會
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2021年7月19日
大亞灣開發區關于落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的實施方案(2020-2025)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要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落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相關措施,建立完善我區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力爭到2025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各領域全面協調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我區中醫藥服務體系
1.推動區級中醫醫院建設。建設一間二級中醫醫院,按照惠州市筑牢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目標到2025年實現縣(區)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補齊我區無中醫醫院的短板,形成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站的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
2.落實鼓勵社會辦中醫。落實中醫藥發展的財稅、投融資等政策支持,鼓勵設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中醫藥發展基金,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中醫藥,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扶持有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連鎖經營。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承擔居民慢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并享受在醫保定點、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
3.提高中大惠亞醫院中醫科的服務能力,在醫療用房、醫療設備、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向中醫科傾斜,保證中醫藥科室與其他科室同步發展。落實中西醫臨床協作機制,推進中醫藥全面融入臨床會診轉診、病例討論等臨床工作。
4.加快補齊短板,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到2025年,在中大惠亞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2間市名中醫工作室。針對中醫藥人才的短缺,理順專家下沉的工作機制,中大惠亞醫院中醫科教授可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對口幫扶機制。
(二)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
5.開展我區中醫藥文化傳承“六進”工作。以“六進”為重點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工作,營造“學中醫、信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發展中醫藥健康文化的良好格局。在中小學試點開展中醫藥教育,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學習中醫藥知識,推動中醫藥文化“進學校”“進家庭”,打造一批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中小學校。在全區范圍內每年開展一次中醫藥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系列宣傳義診活動,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定期開展中醫名醫大講堂,中醫文化健康講堂進社區活動,著重培養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中醫時令養生、中醫人群保健,發揮中醫藥優勢。
6.加強我區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建設。充分挖掘中醫藥歷史文化底蘊,加強我區中醫文化的內涵建設,發揮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的中醫藥文化載體的作用,在公園建立中草藥科普園、足底反射區步道、二十四節氣雕塑、中醫文化科普養生長廊,不定期在公園內開展中醫文化宣傳活動。
(三)發揮中醫預防、治療和康復服務能力
7.建立“治未病”服務中心。在中大惠亞醫院設立集中醫體質辨識、健康評估、亞健康干預、慢病防治為一體的治未病服務中心,發展治未病科,初步構建以健康管理科、特需服務中醫住院病區、中醫藥特色的康復中心為主要平臺的綜合治未病服務區域,形成治未病健康管理門診、中西醫結合治未病特需住院病區和慢病管理及隨訪中心,全面推進惠亞醫院治未病工作,到2025年將其打造成市級重點專科、治未病服務中心。全面提升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能力,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治未病服務站,每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都應配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師,將更多中醫藥“治未病”技術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疇。
8.發揮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完善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和院前急救體系。建立重大疫情中醫藥人群預防和早期介入治療機制,健全中西醫結合體制機制,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等理論,及時推出中藥預防和治療方案,確保在重大疫病防控救治工作中實現中醫藥及早全面參與、中西醫結合協同應對疫病。
(四)打造大亞灣特色中藥品牌,加快推進中醫藥科研創新支持
9.基于中醫藥用途廣泛、文化歷史悠久、市場認可度高等優勢,大力推動特色中藥材精深加工發展,支持本地醫療機構和企業建設研發或者技術創新中心,爭取國家和省中醫藥科技研發項目,創新研究中醫藥健康食品、藥品和設備,加強本土中醫藥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五)培育中醫藥人才隊伍
10.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對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的中醫藥培訓力度,在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中優先招生基層中醫師,最終實現基層中醫師全員成為全科醫師。對在本轄區內工作滿5年并于2021年1月1日以后取得中醫全科培訓證書的醫師,取得轉崗培訓證書獎勵1萬元,取得崗位培訓證書獎勵5千元。鼓勵基層醫療機構招錄中醫全科醫生,對新招錄的在編人員每人生活補助15萬元,分5年等額發放。加大對基層中醫藥人員的扶持力度,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站中醫藥執業人員自2021年1月1日以后取得中級職稱的一次性獎勵1萬元,取得副高職稱一次性獎勵2萬元,取得正高職稱一次性獎勵3萬元。其中,符合我區高層次人才政策的,按規定享受相應待遇。加強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建設,對村衛生站設置中醫藥綜合服務區的,一次性補貼2萬元。
11.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到2022年,實現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全面運作,各村衛生站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建設市名中醫工作室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差異化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能力,對符合規定的高校共建中醫訂單定向培養。健全與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方面掛鉤的中醫師承制度、繼續教育制度。
12.著力培養中醫名醫,樹立品牌效應,加大社會影響力。到2025年,培養不少于5名區級名中醫,每名一次性補助經費2萬元;培養20名本土優秀中醫藥骨干人才,每名一次性補助經費1萬元;培養50名中醫從業人員,每名一次性補助經費5000元。建設2個市級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補助經費10萬元,分2個年度給付,每次5萬元。
13.開展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強化中醫藥基本功,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中醫藥培訓班及學術活動,提升中醫藥臨床技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應不低于執業醫師總數的20%,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明確中醫醫師比例,占比不低于40%,到2022年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執業(助理)醫師0.40人。鼓勵西醫人員學中醫,到2022年,實現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全面運作,中大惠亞醫院中醫科與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技術指導幫扶機制。
(六)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
14.加強中醫藥組織管理。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統籌管理力量,建立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相應工作機制,統籌做好中醫藥發展規劃、標準制定、質量監管、經費使用等工作,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
15.強化中醫中藥監督管理。加強中醫藥監管體系建設,完善以中醫特色優勢評價為主導的中醫醫療機構評審評價和質量監督管理。加強中醫醫療聯合體管理,督促醫療聯合體內醫療機構加強醫療質量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健全中醫醫療綜合監管制度。加強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監督管理。
附件:主要任務責任分工
相關稿件:
主辦單位:惠州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綜合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4413900013
備案編號:粵ICP備09027684號 | 粵公網安備
44139902100035號
溫馨提示:為達到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火狐、谷歌瀏覽器,或者IE9.0以上、360瀏覽器7.0(極速模式)
網站地圖
| 您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