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快項目落地建設,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努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而日前正式印發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提出,廣東將在廣州、惠州、東莞開展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專項改革試點。惠州成為全省3個入選城市之一。
今年來,我市不斷強化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努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并大刀闊斧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公共資源交易、“中介超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張清單”管理等改革,多項創新舉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記者昨日從市發展和改革局了解到,我市計劃今年啟動第4輪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快項目落地建設。
社會投資項目審批審查時長壓縮65%
據了解,在2013年、2014年先后開展兩輪改革的基礎上,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惠州市實施投資項目系統集成審批改革建立快審速批機制工作方案 (試行)》,推進第3輪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據市發展和改革局有關方面負責人介紹,我市前兩輪改革主要是針對項目設計報建審批階段,尚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而第3輪改革秉承系統集成的理念,不僅將改革推向更多部門,而且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界限,全面整合集成項目審批體系。
“通過第3輪改革,全面壓縮審批和審查時間,社會投資項目從土地出讓到開工建設的審批審查由282個工作日大幅減少到99個工作日,壓縮了65%的時間,推動項目前期工作駛入快車道。”該負責人說。
計劃今年內啟動第4輪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正是由于我市滾動式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項目審批不僅實現“減肥瘦身”,也得以提速提效。“以前,項目審批要來回跑、多頭跑,現在方便了很多。”惠州一家企業負責人如是感慨。
加快項目落地成長,惠州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效應已經顯現,正源源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惠州2013年以來新立項億元以上項目1229個,開工率90.32%,高于上年10.1個百分點。去年,惠州被列入省重點的市管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7.4%,高于全省平均進度9.2個百分點。2012年以來,惠州5次在廣東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中位列第1位。去年,惠州政務環境滿意度排名全省第2位。
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正在進一步研究這項改革。目前,初步計劃今年年底再出臺一個深化改革的方案,啟動第4輪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初步考慮的方向是細化產業類項目的改革,推動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