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亞灣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應對周邊城市疫情散發、油價飆升、樓市遇冷等不利因素,通過保復工復產、穩企業運營、促項目建設等措施,有效推動第一季度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多項指標增速位居縣區前列,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一、第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地區生產總值(GDP)197.2億元,同比增長12%。
——規上工業增加值155.3億元,增長17.5%。
——固定資產投資117.5億元,增長23.5%。
——工業投資56.6億元,增長121%。
——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1.1億元,增長0.6%。
——基礎設施投資22.7億元,增長34.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億元,增長15.3%。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17.8億元,增長0.7%。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839億元,增長11.7%。
——稅收總額(含海關代征稅)193.3億元,增長47.1%;稅收總額(不含海關代征稅)118.3億元,增長48.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億元,增長6.8%。
——全區用電量(含中海油惠州石化、中海殼牌自發電量)22億千瓦時,增長7.1%。其中:工業用電量19.2億千瓦時,增長6.6%。
二、第一季度經濟運行特點
(一)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多項經濟指標增勢較好。根據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第一季度大亞灣區地區生產總值197.2億元,同比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稅收總額(不含海關代征稅)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二)企業穩生產保障有力,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今年以來,大亞灣區積極應對國際油價飆升對石化產業造成的沖擊影響,鼓勵重點石化企業全面優化生產,助推各重點工業項目如期投產,通過抓好招工管理解決企業用工、實行“深莞灣通勤白名單”制度協助關鍵崗位人員有序返崗、及時辦理“物資通行證”及利用水運專線拓寬供港貨物渠道等措施,保障企業各類要素供給,推動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第一季度,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16.1億元,增長4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5.3億元,增長17.5%。從支柱產業看,三大支柱產業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其中:石化產業實現增加值96億元,增長22%;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30.7億元,增長13%;汽車零部件產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19.7%。從企業生產看,需求性指標保持平穩增長,全區工業用電量19.2億千瓦時,增長6.6%;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12.3萬人,增長2.1%。
(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投資實現快速增長。大亞灣區堅持“項目為王”,狠抓工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恒力石化、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惠州石化產品結構優化及質量升級等重大項目以及13宗省市重點項目推進加快,跨海公用管廊、地下電力管廊等15宗項目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速,啟動雨污水管網三期工程、惠州220千伏綠灣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建設。在此帶動下,第一季度,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快速增長,完成投資總額117.5億元,增長23.5%,其中:工業投資56.6億元,增長121%;基礎設施投資22.7億元,增長34.3%。全區13宗省、市重點項目實現投資額63.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75.7億元)的35.9%,超時序進度10.9個百分點。
(四)商貿業總體平穩較快發展,利用外資實現快速增長。第一季度,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億元,增長15.3%。全區批發業商品銷售額44.5億元,增長31.3%;零售業商品銷售額21.3億元,增長39%;住宿業營業額0.28億元,增長11.4%;因接觸性聚集性行業受疫情影響明顯,餐飲業營業額1.2億元,下降4.8%。第一季度,全區實現外商直接投資合同外資7.8億美元,增長387.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0.9億美元,增長17.6%。
(五)財稅收入平穩增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第一季度,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億元,增長6.8%。全區稅收總額(含海關代征稅)193.3億元,增長47.1%;剔除海關代征稅后,全區稅收總額118.3億元,增長48.7%。截至3月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17.8億元,增長0.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839億元,增長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