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完成食品監督抽檢“千人五批次”任務、實現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
近年來,大亞灣區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件大事來抓,通過狠抓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加強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穩步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強化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監管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線,加大食品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嚴把食品安全每一道關口,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近年來大亞灣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勢趨穩向好。
亮點1
創新監管新模式,
推進“互聯網+監管”
2019年,大亞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聘請第三方研發了“食安大亞灣監管平臺”系統,現已廣泛應用于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全程電子追溯、智慧監管的現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實現“源頭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公眾參與”。“食安大亞灣監管平臺”目前已實現轄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生產的亮證亮照、索證索票、人員資質、臺賬記錄等功能,方便監管部門在線監管,引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斷完善、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此外,大亞灣市場監管局還對轄區內除食品添加劑以外的生產企業進行實時監控,引導企業在檢驗室、生產車間等關鍵控制環節安裝360度可旋轉視頻監控攝像頭,運用攝像頭平臺視頻分享功能,監管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及網頁監控平臺對生產企業關鍵生產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及視頻錄制,對企業員工起到警示和督促的作用。
大亞灣區共有41家學校食堂(含幼兒食堂),如果只依靠現有的監管力量,日常監管難度大。為此,大亞灣區大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學校食堂建設,對學校食堂從用餐清洗消毒、食品原料采購驗收、加工烹調、出菜、留樣等整個操作流程進行全面把關,并在食品加工操作關鍵環節及日常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引入預警提示功能,及時發現并糾正實時監控過程中發現的違規行為,提高大亞灣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目前,招標確定的智慧食堂建設公司已對41家學校食堂完成智慧食堂簽約,38家學校食堂已完成視頻監控硬軟件安裝及網絡報裝工作,3家學校食堂因升級改造未開展網絡安裝,預計8月份可全部驗收完成。
亮點2
推廣運行食用油質量
安全監管與溯源系統
給予商戶補貼購置黃曲霉毒素降解儀以及向花生油小作坊推廣快檢技術,是大亞灣區為進一步提高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水平而試行的創新舉措。
保障油品安全,應從源頭把控。為此,大亞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第三方開發了大亞灣區食用油質量安全監管與溯源系統,并在全區12家花生油小作坊推廣運行。
在日常監管的基礎上,該局充分發揮食品快檢品牌作用,提供技術幫扶指導,積極向花生油小作坊推廣快檢技術,免費向小作坊業主提供快檢設備、試劑,并有針對性地提供快檢培訓,同時對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提出合理建議,協助小作坊優化產品質量控制流程。
亮點3
3個基層監管所
建立食品快檢室
2019年,大亞灣區將食品快檢工作前移,在農貿市場設立食品快檢室,直接在市場抽取樣品,現場檢測,現場公示檢測結果;將農產品快檢室延伸到生產基地,為企業提供快速、便捷服務;充分發揮食品快檢車的機動性,現場為大型活動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目前,已為3個基層監管所各購置了1輛簡便式食品快檢車,并在3個基層監管所建立了食品快檢室,5個農貿市場建立了食用農產品農殘快速檢測中心,配置多功能食品快速檢測儀、便捷式檢驗箱、農殘檢測一體機等快檢設備,具備農藥殘留、氯霉素、孔雀石綠、黃曲霉毒、鹽酸克倫特羅、吊白塊等56個快速定性檢測項目檢測能力,使食品快檢在日常巡查、監管執法及各種重大食品安全保障活動中真正起到食品安全預警、預防和消除隱患的作用,有效提高了食品抽檢的靶向率及基層監管人員的檢測能力。
在種植養殖環節,大亞灣區除了強化食用農產品抽檢外,還把檢驗室設到生產基地,嚴控農獸藥殘留和非法添加物超標的食用農產品流入市場。2019年10月,大亞灣區在澳頭格木洞、西區塘布、霞涌上角所設置的3個檢測室投入使用,為企業提供快速、便捷服務。
在流通環節,大亞灣區運用“3+1”監管機制和“雙隨機、一公開”抽取模式,全面開展日常、專項、專業執法工作。今年上半年,大亞灣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9796家次,下達監督意見書4678份;共快檢轄區內15個農貿市場食品和食用農產品25518批次,合格25485批次,不合格33批次,合格率99.87%,無公害化處理不合格食用農產品35.01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