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大亞灣區人才辦舉行的“大亞灣區發揮市場作用支持企事業單位自主引才育才”新聞媒體通氣會。過去人才評價以政府為主導看學歷、職稱和頭銜,現在以市場化為導向論業績、論貢獻。
5月14日印發的《大亞灣區關于發揮市場作用支持企事業單位自主引才育才的十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大亞灣市場化‘人才新政’十條”)包括人才評價、引進、培育和服務四方面內容。這份市場化導向人才政策開啟了全市人才工作創新示范,也是我省首個人才工作市場化導向的系統性政策。
人才新政包括4方面內容32個政策點
2019年7月,大亞灣區人才辦聯合中大咨詢人才研究院在人才政策創新方面進行探討,走訪全區54家代表性企業和多個政府部門,認真學習借鑒深圳、江浙等地區的成功經驗后,結合大亞灣區實際起草制訂了市場化“人才新政”十條。
大亞灣市場化“人才新政”十條包括建立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創新市場化人才引進模式、構建市場化人才培育體系、打造市場化人才服務格局等四個方面內容。
在建立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方面,引導企業發揮人才工作主體作用,設立企業HR俱樂部,充分發揮企業HR在引才育才等方面的作用;鼓勵企業自主評價舉薦人才,比如按上一年度對區財政貢獻增量排名前5名的企業可自主舉薦2名企業負責人或技術團隊帶頭人和2名經營管理人員,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獎勵。
在創新市場化人才引進模式方面,鼓勵企事業單位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并給予配套支持;鼓勵企事業單位柔性引才用才并給予配套支持;多舉措減輕企事業單位引才負擔,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引才模式,幫助企事業單位精準搜尋、甄別和引進人才。
在構建市場化人才培育體系方面,建立健全市場化人才培養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多舉措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鼓勵企事業單位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鼓勵企事業單位建設各類人才培育載體。
在打造市場化人才服務格局方面,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協助引才,鼓勵人才中介和個人舉薦引進人才;發揮多方優勢保障人才安居,比如鼓勵企事業單位在員工宿舍合理分配一定比例的人才安居住房,或經規劃建設部門批準自行建設、籌集人才安居住房,符合一定要求的,按照1萬元/套的標準給予企業建設經費資助,每家企業最高獲助200萬元,分2年發放。
大亞灣市場化“人才新政”十條細分為32個政策點,由大亞灣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區工貿局、區住建局、區宣教局、區科創中心等六個部門聯合保障實施。
過去評價人才看頭銜,現在看業績論貢獻
“引才好不好,市場來主導;人才行不行,重點看貢獻;到底扶持誰,市場來配置;新政誰得利,全領域受益。”大亞灣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解釋,大亞灣市場化“人才新政”十條與舊政策最大的區別在于打破原有人才評價方式,從過去以政府為主導看學歷、職稱和頭銜等,轉向以市場化為導向論業績、論貢獻。
大亞灣人才新政突出市場化導向,破除政府大包大攬做法,設立“人才工作突出貢獻獎”“HR俱樂部”、遴選人才工作成效突出企業、給予企業人才舉薦權等,強化企業在人才工作中的主導地位;突出“貢獻論英雄”,破除“唯帽子”“唯頭銜”的人才評價模式,改變過往人才一旦取得榮譽就一勞永逸享受優惠政策的模式;以企業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及人才對企業的貢獻為評價準則,突出不唯帽子、不唯學歷、只論貢獻的導向,鼓勵企業按實際貢獻自主舉薦人才,激勵人才發揮作用。
此外,大亞灣市場化“人才新政”十條不是普惠性政策,而是在人才引進、培育使用等各環節設置了競爭性條件,擇優扶持一定數量的優秀企業和人才,突出“競爭性扶持”。同時,新政覆蓋企業的各個成長周期(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涵蓋國內外頂尖人才、省市各類人才、技能型人才、名校長、名教師、名醫、大學生等激勵政策,突出“全領域覆蓋”。
“人才新政”十條
1引導企業發揮人才工作主體作用
2鼓勵企業自主評價舉薦人才
3鼓勵企事業單位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
4鼓勵企事業單位柔性引才用才
5多舉措減輕企事業單位引才負擔
6鼓勵企事業單位培育技術技能人才
7鼓勵企事業單位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
8鼓勵企事業單位建設各類人才培育載體
9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協助引才
10發揮多方優勢保障人才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