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北京、廣州和荷蘭海牙殼牌公司總部三地5G視頻連線“云簽約”,這是繼上月22日埃克森美孚100億美元級乙烯項目在惠州大亞灣“云開工”后,落戶惠州大亞灣的又一重大石化項目。

本次三地“云簽約”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由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作為主體,選址大亞灣石化區,項目總投資額約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6億元),項目已納入國家《石化產業布局方案》儲備項目,計劃2021年開工建設。第三期項目以15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為核心,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生產具有高附加值、高差異性、高競爭力的高品質石化產品,滿足大灣區對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的市場短缺和發展之需。主要產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環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環氧丙烷、線性α烯烴、聚α烯烴、高碳合成醇、茂金屬聚乙烯、共聚聚丙烯等,共14套世界級規模生產裝置。其中,線性α烯烴、高碳合成醇等裝置都是國內首次引進殼牌專有技術,對增進項目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殼牌應用新型專利獨家技術生產聚碳酸酯,是全球首次應用,實現可持續性生產。預計產值達382億元。

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已建設為世界級規模的石化聯合工廠。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由殼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的成員之一)與中海油及廣東廣業公司合資,是殼牌在華最大的合資化工企業之一,中海殼牌一期100萬噸/年乙烯項目已于2006年1月建成投產;中海殼牌二期120萬噸/年乙烯項目已于2018年4月投產,2019年中海殼牌完成乙烯產量209.3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382.1億元,實現稅收總額12.5億元。

惠州市大亞灣石化園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唯一的國家級石化基地,中海油作為基地內最大投資企業和龍頭企業,經過一期和二期一體化項目建設,業已形成了2200萬噸/年煉油、和220萬噸/年乙烯的煉化一體化能力,成為國內整體規模最大、工藝技術先進、產品結構最優的煉化一體化基地。中海油表示,其煉化產業的未來發展重心仍在惠州,在做強中海殼牌三期乙烯的同時,也將謀求繼續擴大惠州石化煉油規模,繼續發展丙烯等下游產業鏈,將惠州石化基地建設成為“煉化高端煉油化工產品制造基地”和“對外合作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