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大亞灣區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區委、管委會領導下,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疫情防控目標,精心部署,全面啟動“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網格管理優勢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和區、街道、村“三人組”主力軍作用,把防控力量向村(社區)下沉,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四個一”高位推進重點群體網格化排查管控
2月14日上午雨聲淅瀝,但在澳頭街道巖前村委會設立的卡口,工作人員冒雨一絲不茍地對出進群眾進行檢測、填報資料。巖前村之前沒有實行封閉管理,村里交通四通八達,為此次防疫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村委全體黨員干部緊急動員起來,加班加點,完成村里主要卡口設置和臨時封閉化管理舉措。”村黨支部委員劉治中介紹,從大年初二,村里所有黨員干部都齊上陣,一天沒休,戰斗在最前線。
大亞灣區委、管委會高度重視重點人群網格化排查管控工作,區委、管委會多次通過召開專題會、常委會和作出批示指示的形式,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進一步做實重點群體網格化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要求,把各方面力量組織起來、動員起來。
樟浦村在村里主要卡口設置和臨時封閉化管理。
區分管領導組成區重點群體網格化排查管控三人組,實行“一日一分析、一日一研判、一日一調度、一日一報告”的“四個一”工作機制,負責統籌領導街道、村(社區)防控專責小組落實全區重點群體的排查管控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進。區委政法委充分發揮牽頭抓總,會同區公安、衛計部門,組織動員政法機關黨員干部60余人,優化配置成15個工作組,按照“四必查”(排查必查、管控必查、物資必查、人文關懷必查)督導法,每天對全區57個村(社區)進行包干全覆蓋檢查指導,確保“網格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實。
各街道成立由政法委書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派出所所長的三人工作小組,全區57個村(社區)成立相應的三人排查組。區、街道、村(社區)共成立“三人組”61個,形成區、街道、村(社區)的三級網格化全覆蓋管理工作格局,確保防控工作責任到人、聯系到戶。建立區、街道、村(社區)“三人組”微信工作群,全部要求設置“置頂聊天”功能,全面加強工作溝通聯絡。
澳頭的前進村在村道設立兩個關卡測量體溫,一個是專門對進入海鮮市場的流動人員設立,一個是對村常住人口和工作人員設立。媽廟村充分發動黨員、群眾自發組織巡防隊,11個村小組設置了13個卡站,實行24小時三班倒,組織人員逐戶進行排查登記。橋東社區分成三個組對13個片區、媽廟村11個村小組均有組織設崗定責,實行責任到人、聯系到戶,落實上門排查、貼海報、派資料等工作措施。
源頭管理確保實現排查不漏一人
在西區的塘尾村、上楊村,每個村小組設檢測卡口,對每個重點對象組織專人每天跟蹤及測量體溫2次,實行村兩委干部包村、小組包戶。新聯村由村干部實行“一對一”式包干制度,嚴格落實房東負責制,年后從外地回來的租客,必須由房東簽名認領方可進村;上田村8個村小組設10個檢測卡口,每個卡口9人(三班倒機制),對隔離人員每天定時檢測體溫2次,及時掌握動態,全方位24小時監控隔離情況;南邊灶社區對1月29日后非本社區人員采取簽訂《自行隔離承諾書》和出具相關證明資料方可進入;樟浦村委會針對居家隔離觀察對象,建立微信群,每天通過視頻拍攝測量體溫上報監控,安排專人負責采購隔離對象生活必需品,防止交叉感染。美韻社區每日通過“群眾電話舉報”、“卡口排查數”、“大數據派單”3項對25個樓盤小區實行地毯式排查,對重點人員落實追蹤到人、登記造冊、居家隔離等防護措施。
紅樹林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測溫和落實八個一關懷。
以省防控辦重點群體網格化排查管控“指引+流程”為工作指引,大亞灣區明確三級“三人組”工作機制、內容、流程和責任,多措并舉將排查管控措施落實落細。
實現重點群體數據100%排查。街道、社區“三人組”接到推送任務后,先行電話核實后,第一時間逐一落實追蹤到人、登記造冊、體溫檢測、居家隔離等防范措施,并安排專人跟蹤落實。對未核查到的人員都有書面說明原因,按任務下達流程回報并持續開展排查,確保了每天大數據排查任務清零見底。截止2月12日,共排查外地來我區6618人,實現了重點群體100%排查、重點人員100%管控。
大亞灣區健全“支部+網格”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將全區77個網格與基層黨組織有機融合,深入動員各村(社區)專兼職網格長、網格員、聯防隊員、村(社區)干部、村居專干、網格內黨員、社工、志愿者、退役軍人等基層群防群治力量共14547名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全面排查,責任到人,切實做到追蹤排查全覆蓋。
新村村預防疫情監測點。
精準掌握排查信息。充分發揮“人力+科技”手段,精準收集各類信息。將大數據分發到街道、村(社區)三人組,實施重點群體排查管控工作每日一報,層級上報排查管控情況表;啟動綜治網絡系統,組織基層網格員隊伍參與村(居)三人組排查,通過系統每天報送村(社區)疫情事件。三是建立街道-村(居)-組垂直防控工作體系,制作出租屋《防疫提示》,全面發動轄區村(居)民對房屋出租情況、租客人員信息尤其是疫情重點地區流入人員信息進行統計、排查,確保不漏戶、不漏人;是注重強化聯防,有效依托村(社區)網格,配合衛生、城管、公安等部門全面做好人員摸排、重點領域防控等工作,制定《“網格化”風險隱患線索處置流程圖》,組織各網格員配合各有關部門積極參與防疫期間社會穩定工作,確保社會面平穩。
對居家隔離的小區住戶,安裝29個無線視頻監控點,對隔離住戶實行24小時監控,防止其離開隔離區域。這是霞涌街道辦強化封閉式管理采取的舉措,據了解,該街道壢下社區只留一個出入口,網格員和黨員輪流上崗,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管理,進入人員一律檢測體溫,落實最嚴防控措施;落實最嚴格在家隔離措施,由社區黨員干部協助隔離群眾解決生活必需品等問題,全方位24小時監控隔離情況,每天定時檢測體溫,及時掌握動態,最大限度防止其與外界人員接觸。針對出租屋多的情況,社區通過房東包干制,讓房東落實主體責任;海韻社區對隔離人員,由社區統一購買生活用品,由物業人員統一派送。
按照“市防控辦第3號通告”,大亞灣區迅速行動,全區各村(社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在村口、村道、小區入口等地方設卡,對從外地來惠人員,及時引導做好居家隔離等措施。對外來租戶嚴格實行村干部“一對一”式包干制度,嚴格落實房東責任制。
按照“八個一”要求,在居家隔離人員住戶門前張貼一份健康關懷提示,讓過往群眾提前做好防護;在提醒居家隔離人員鄰居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負責監督居家隔離人員的行動軌跡,及時報告異常情況,確保居家隔離人員按照規定完成14天的隔離;實行代買代送。對居家隔離人員實行人文關懷,每天組織人員跟蹤身體狀況,對其家庭進行噴灑消毒,及時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對日常生活必須物資指定專人代買代送,對外賣、快遞、投遞等一律無接觸配送指定區域。
澳頭街道工作人員派發宣傳單。
區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張貼公益宣傳畫14.76萬張、宣傳橫幅4574條,派發宣傳單32余萬張,使用大喇叭宣傳2000余次,科普知識5.2萬余次,發放“給居民的一封信”46000份。”
相關稿件:
附件:
主辦單位:惠州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綜合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4413900013
備案編號:粵ICP備09027684號 | 粵公網安備
44139902100035號
溫馨提示:為達到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火狐、谷歌瀏覽器,或者IE9.0以上、360瀏覽器7.0(極速模式)
網站地圖 | 您是第 位訪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