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升級發展“1523”行動,大力打造“三個灣區”……大亞灣區近年來精準發力,扎實推進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和產城人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日前,記者從大亞灣區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大亞灣區經濟運行分析情況報告中獲悉,該區去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505.1億元,這是自建區以來GDP總量首次突破500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46.5億元,增長15.8%,企業利潤規模首次突破140億元,總量排縣(區)第一。
效益提升
企業利潤規模首次突破140億元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大亞灣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圖譜招商”“掛圖作戰”和“一線工作法”,通過“抓項目促發展、抓創新提效益、抓服務挖潛力”等手段,推動全區經濟實現平穩向好發展。圍繞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和調整結構的主攻方向,大亞灣區深入實施產業優化升級工程,去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84.3億元,增長19.9%;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65.7億元。
“穩中有進、提效增質”,這是去年大亞灣區工業運行總體發展趨勢。記者從大亞灣區獲悉,2017年全區企業利潤規模再創新高,全區12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89家企業盈利,盈利面達72.4%。工業經濟效益持續提升,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46.5億元,增長15.8%,企業利潤規模首次突破140億元,總量排縣(區)第一。其中,石化產業在中海殼牌利潤快速增長的拉動下,實現利潤總額108億元,增長8.9%。
同時,大亞灣石化園區發展提質增效。石化區連續4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規模效益突出的優勢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去年石化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02億元,增長7.5%,增幅比2016年提升3.7個百分點;西部綜合產業區臨深片區“1+N”創新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西部綜合產業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146.4億元,增長8.2%,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動力增強
全區有高新技術企業59家增長63.9%
隨著大亞灣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大行動”的深入實施開展,以及“1+7+N”創新創業政策體系等一系列政策體系加快完善、臨深“1+N”創新產業聚集區的加快建設,該區創新發展成效明顯。記者從大亞灣區獲悉,去年該區金百澤云創工場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獲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惠州比亞迪電池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7年度廣東省百強高新技術企業。至去年年底,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共59家,增長63.9%。
據了解,2017年,大亞灣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05.1億元,自建區以來GDP總量首次突破500億元。與此同時,財稅收入實現穩中趨快,2017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1億元,增長17.4%,其中入庫稅收收入41.7億元,增長12.9%;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契稅收入均呈快速增長態勢,以上稅種分別增長60%、31%、93.3%、17%。全區稅收總額(含海關代征稅)329.3億元,
增長21.4%,其中,國稅收入285.1億元,增長20.2%;地稅收入44.2億元,增長29.1%。若剔除海關代征稅,全區稅收總額198.5億元,增長12.7%。
筑就金巢引來鳳凰,良好的發展勢頭引起埃克森美孚等國內外優質企業的關注。2017年,全區招商選資簽約項目209宗,協議投資總額544.27億元,項目履約率90%。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93億美元,增長96.7%,總量和增速均排各縣(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