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召開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成績,分析形勢,指出了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對“十四五”時期治水工作進行部署,進一步明確治水策略,并提出具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完善,大江大河保護治理取得積極進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顯著,群眾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工業水污染控制不斷鞏固深化,疫情相關醫療廢水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4.9%,比2015年提高18.9個百分點;喪失使用功能(劣Ⅴ類)水體比例為1.2%,比2015年下降8.5個百分點。全國水環境質量處于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人民群眾身邊的清水綠岸明顯增多,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水生態環境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和工作短板。如面源污染正在上升為制約我國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主要矛盾之一,水生態系統失衡問題嚴重,水資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費現象突出,水生態環境治理水平仍待提升。面對這些制約和挑戰,做好下一步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不動搖,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推動工作不斷取得新進步。
堅持統籌兼顧,增強大局意識。要將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自覺融入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主動創新生態環保參與宏觀經濟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徑。一方面,加快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項目實施,為支撐經濟平穩運行貢獻力量。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水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促進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要合理確定年度目標,既要做到盡力而為,也要做到量力而行。突出體現“穩”,引導各地將工作重心放在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提升質效上。在“進”的方面,突出工作重點,抓住關鍵領域,力爭在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通過重點突破,帶動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堅持“三水統籌”,構建系統治理格局。在治水思路上,要全面統籌左右岸、上下游、陸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態水資源、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著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
堅持環保為民,聚焦群眾身邊突出問題。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創造更多更好的親水空間。同時,在評價和考核中,不僅要設置“專業指標”,還要設計群眾容易理解、判斷、監督的“親民指標”,把水污染治理工作辦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不斷優化工作方式方法。面對水生態環境保護新形勢新任務,要有新思路新辦法。要錨定精準治污的要害、夯實科學治污的基礎、增強依法治污的保障,切實提高治污成效。要通過深化改革,不斷總結固化好的做法經驗,改進和優化治理方式,既積極進取,又循序漸進,加快形成與治理任務、治理需求相適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做好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和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等標志性戰役,加強水污染防治監督執法,完善水生態考核機制,不斷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