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一個重要的經驗是抓住主要矛盾,聚焦突出問題,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等7個標志性重大戰役,“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飲用水水源地整治等4個專項行動精準發力,推動一系列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最突出的是“三個沒有根本改變”,即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污染排放和生態破壞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同時,污染防治攻堅要拓展到更寬的領域、更大的范圍,除了常規污染物之外,要更加重視新污染物治理,觸及矛盾和問題的層次更深、領域更寬、要求更高。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保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保持攻堅力度、延伸攻堅深度、拓展攻堅廣度,穩中求進,推動污染防治攻堅取得新突破。
要更加有力地落實“三個治污”的工作方針。過去的一年,盡管受到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們仍然圓滿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一個重要的做法就是認真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三個治污”方針,切實提高了污染治理成效。實踐證明,“三個治污”方針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綱”和“本”。精準治污是目標和要求,科學治污是基礎,依法治污是手段。在精準治污方面,要更加聚焦工作重心,做到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五個精準”。在科學治污方面,要更加突出科學施策。堅持系統觀念,遵循客觀規律,強化對環境問題成因機理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研究,做到科學決策、科學監管、科學治理。在依法治污方面,要增強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從立法、執法、守法等各個環節推進依法治污,以法律的武器治理環境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
要進一步強化系統觀念,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協調推進治污攻堅。系統觀念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和矛盾的重要原則,更是指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思想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些污染問題表現在地下、在水里,根子卻在地上、在岸上。這就要求我們,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把系統觀念貫徹落實到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和具體工作中。要在強化末端治理、過程治理的同時,更加注重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找出問題根源,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加強協同聯動,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重點區域的協同治理、上中下游地區間的協同治理,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要注重整體推進,在重點突破的同時,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性和整體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要做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頂層設計。“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部門集中力量實施了“7+4”標志性戰役和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十四五”期間,要把握好新發展階段生態環境治理的特點,順應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轉變,圍繞“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的總體思路,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再打幾場重大戰役,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在重點區域、重要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帶動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推進。
當前,污染防治工作仍有很多難題待解、很多難關要過,絕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我們要始終保持敢闖敢干、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用更多的智慧,確保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勝利。
(來源:中國環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