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與實踐會議篩選并發布了生態環境領域十大前沿科技問題。
簡單分析這些問題,不難發現,固體廢棄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直接問題4個、間接問題兩個,是占比最高的領域。占比高,其背后隱含著較多的特殊意義。
占比高,說明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政府、社會關注度很高。相比大氣、水污染防治攻堅,“土十條”出臺時間相對較晚。但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步伐越來越快、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但在前沿科技問題中得到體現,近期政策走向同樣如此。例如,九部門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通知提出限塑令路線圖、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全國各地大力推廣生活垃圾分類等,都體現出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
占比高,說明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難度很大。長期以來,我國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領域問題“蓋子”長期未揭開,例如,土壤環境總體狀況不理想,局部地區土壤污染較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同樣存在較多薄弱環節。例如,農村生活垃圾問題仍較為突出,固廢監管體系依然存在不足,新冠疫情暴露出的醫療危廢應急響應與處理處置能力不足等。由于我國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起步較晚、基礎較弱,還有很多難題亟待破解。
占比高,說明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對科技需求旺盛。科技創新是驅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這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積累下來的最為寶貴的經驗之一。隨著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逐步進入深水區,隨著對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科技創新的需求也就會更加強烈。例如,4個固體廢棄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直接問題中,綜合利用問題占據一半,分別是固廢分質利用與可控轉化機制和危險廢物穩定化及資源化技術。這就說明全社會已經普遍認可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出路在利用,而不是一味地處置。如果說,固體廢棄物處置是管理問題,那么,利用更像科學問題。如何將固體廢棄物變廢為寶更需要發揮科技力量。
當前,我國土壤和固體廢棄物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堅守環境質量底線,基層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責無旁貸。雖然生態環境領域十大前沿科技問題看似與基層工作有“距離感”,但其背后隱含的特殊意義,與日常工作則是“零距離”。基層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地方實際,切實抓實抓細相關工作。
要看清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宏觀走向。全面壓緊壓實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工作體系、責任清單和問題臺賬,抓緊摸清區域底數,為下一步深入攻堅打好基礎。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提前謀劃好重大治理項目、重大經費支出和重點能力建設項目。結合推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依法推動突出問題解決,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嚴格危廢處理管理。
要認清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的特殊性。既要堅定不移地抓好攻堅舉措,也要充分認識到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等特點。既要傳承、保持藍天保衛戰和碧水保衛戰的好做法、好經驗,還得深入研究分析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領域特征、基本原則和技術路線。
要抓緊抓早建立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強化關鍵問題的技術攻關和技術支撐能力建設,打造一支熟悉業務、了解形勢的技術隊伍。要強化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宣傳教育,做實一批典型案例,做亮一批先進經驗。依托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支持、積極參與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攻堅戰。
(來源:中國環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