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惠州市林業局發布通告,就《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征求意見稿》,惠州擬將全市行政區域整體劃為禁獵區,并設定為期五年的禁獵期,標志著惠州野生動物保護將進入“全域管控”階段。征求意見時間為6月12日至7月1日,共14個工作日。
將突破保護地限制,實現禁獵全域覆蓋
作為“生態優等生”,惠州森林覆蓋率高達58.2%,擁有脊椎動物990種、維管植物3004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16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7種。惠州目前擁有87個自然保護地,包括3處國家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3處省級重點候鳥遷徙通道,近年更連續發現蓮峰角蟾、東方白鸛、小天鵝等珍稀物種。

惠州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圖為中華秋沙鴨。
根據《征求意見稿》,我市此次將禁獵區范圍擴展至全市所有行政區域,突破了傳統自然保護地的界限。原因是野生動物遷徙、覓食、停留區域不會僅局限于自然保護地內,在村莊、江河濕地、農田果園、社區公園等其他區域也有出現,這些保護地外的區域更容易發生非法獵捕行為。這一全域禁獵模式借鑒省內15個地市成熟經驗,旨在堵塞監管漏洞,形成無死角震懾。
共同守護“家門口的生物多樣性”
《征求意見稿》規定,在五年禁獵期內,全市范圍內禁止使用任何工具或方法獵捕、殺害陸生野生動物,同時嚴禁破壞其生息繁衍場所及生存環境。
對此,政策解讀闡明,此舉源于非法獵捕手段的隨意性和隱蔽性,從非法獵捕行為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來看,無論獵套、電擊器、彈弓、竹竿還是新型電子誘捕裝置,只要造成野生動物資源破壞,該工具和方法都應該被禁止。惠州采用“任何工具或方法”的表述目的是實現最嚴格保護,禁獵期設定五年則嚴格遵循《廣東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要求。

潼湖濕地鳥類棲息地恢復工程(鳥島)。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見稿》也同時根據法律規定,明確特殊情形豁免和緊急避險情況:因科研、種群調控、疫源疫病監測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等非食用目的需獵捕的,須依法辦理獵捕手續;遭遇野生動物危及人身安全時采取緊急避險措施造成野生動物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
執法層面將依托林長制和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機制,林業、公安、市場監管等10余部門形成合力,加強聯合執法。市民可通過12345熱線舉報違法行為,共同守護“家門口的生物多樣性”。
征求意見
據悉,目前該草擬公告正征求意見,廣大市民可于7月1日前通過信函、電子郵件等方式向惠州市林業局反饋意見,地址:惠州市惠城區江北三新新圍路1號惠州市林業局辦公大樓605室,郵編:516003,電子郵箱:hzlyfg@huizhou.gov.cn;電話:0752-288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