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線路太多太亂,現在這些‘蜘蛛網’不見了,感覺天空都變明亮了!”惠州大亞灣經濟開發區(下稱“大亞灣開發區”)新寮村村民黃歡應對該村“三線”(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整治后帶來的變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新寮村是惠州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今年5月,該村納入惠州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重點提升村。在多部門共同努力下,新寮村創新推行“三線整治 四網合一”的模式,從源頭消除“三線”安全隱患,提升鄉村供電的可靠性。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落地,新寮村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提升人居環境,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建引領
從根源解決“三線”難題
新寮村位于大亞灣開發區西區街道,毗鄰深圳市坪山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大量流動人口帶來經濟的繁榮,另一方面也為社會治理帶來挑戰,特別是人居環境逐漸成為發展“短板”,其中又以“三線”亂拉掛問題最為嚴重。“半年前,這里抬頭都是亂七八糟的線路,既不美觀也不安全。”村民黃歡應表示。
新寮村的房屋是典型的城中村自建房,早期缺乏系統規劃。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涌入,近1平方公里的村場內有約600棟出租屋,租客流動性較高、通信網絡終端數量龐大,多年累積下的“三線”相互交織,房前屋后“蜘蛛網”叢生,令人望而生畏。
經過整治后,巷道告別”蜘蛛網“。
“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和生活品質,我們一直很想改變這種現象。”新寮村黨總支書記黃振忠坦言,線路問題涉及面較廣,關系到多個管理部門和運營商,各企業線路規劃不統一,導致建設重復、成本疊加、運維困難等系列問題。
今年5月,大亞灣開發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統籌成立了新寮村“三線整治 四網合一”工作專班,并組建現場工作小組在新寮村辦公。供電部門主動作為,聯動各通信運營商、村委會推進前期排查、現場施工等進度,按照“政府主導、政企協同、多方共治”的模式,探索建立了統一規劃、統一工藝、統一實施、統一驗收的“四個統一”機制,與政府、運營商、村委形成整治合力,組織全域施工計劃,協調各方分片實施、按期完成。
“這樣改變了過去各家運營商都分別建造光交箱、分別拉設線路的做法,避免了重復投資,節約了用地、美化了環境。”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區街道創新推行“主干共享、四網融合”整治模式,在全村設立7個片區總箱、115個網格分箱、636個樓棟箱,建成一張共享主干光纖網,四大運營商及供電局按比例分配光纖通道,電信、移動、聯通、廣電、電網五家的通信主光纜匯接到總箱中,數據信號通過共享光纖網傳輸到千家萬戶。
今年8月,新寮村迎來了一支特別的“施工隊”。工人們爬上梯子,手持剪線鉗,對各條巷道原有架空弱電管線實施拆除作業,并對用戶箱及線路重新規整。“項目進展比較順利,供電線路已完成95%,運營商方面完成度超過60%。”黃振忠介紹。
高效的工作背后,離不開黨建引領。在整治過程中,有大量的打孔釘墻、拆線改管、空調移位、斷網割接、管溝開挖、噪音施工等直接涉及群眾的工作,極易引起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村“兩委”干部每天在一線溝通協調,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向居民解釋整治內容、聽取群眾意見、解決群眾顧慮,取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由表及里
共同打造潔凈宜居環境
走進新寮村,道路兩旁房屋外立面風格統一,硬底化道路干凈整潔,車輛有序停放。“之前部分村民、租客衛生意識淡薄,加上管理措施不足,常有亂丟垃圾、亂停車輛的現象。”租客林先生介紹。這一切的改變,得益于“百千萬工程”的落實。新寮村常住人口約1.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不足千人,出租屋多、人口流動大,基層治理壓力大。在多次走訪入戶后,新寮村把人居環境治理作為突破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村居住品質。
今年7月起,新寮村將保潔工作實施市場化運作,聘請專業公司,進行垃圾清掃、收集、運轉工作。同時,新寮村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由村干部、黨員分片分點進行管理,看到身邊的環境越來越好,居民主動支持、參與家園建設。各家各戶落實“門前三包”,共同打造潔凈宜居的環境。
同時,新寮村積極探索平安有序新模式,實施圍院式管理模式,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維護全村安全和社會穩定。今年,新寮村在村口、門口、路口等重點部位,新建223個攝像頭,將人車通行的數據統一匯聚到村委會管理,同步聯通對接至公安系統。
“自從安裝了停車閘道,違停車占道之苦得到解決。”新寮村在村內劃設了車位泊位線,設置了公共停車場,有效緩解群眾停車難等問題。本村村民的車牌號錄入系統后,實現自動抬桿功能,外來車輛則適當收費。
新寮村在村內劃設車位泊位線,緩解停車難等問題
當前,西區街道依托大亞灣開發區“和美網格”治理體系,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通過網格“吹哨”反饋群眾訴求,聯合“應哨”部門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有效避免群眾多地跑、多地問等問題。新寮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探索構建群眾參與、主動融入、共謀共建的基層治理格局,提升基層治理網格化水平。“現在區直部門、街道辦事處、村委會工作人員都在網格里,很快就能給出建議。”新寮村“兩委”干部表示。
夜幕降臨,在新寮村夜市疏導點,聚集多家不同類型與口味的攤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直以來,流動攤販給城市管理、人居環境等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深入調研后,新寮村把3000平方米閑置土地利用起來,建立夜市疏導點,引入第三方機構建設、運營和維護,不僅能增加村集體收入,還解決了占道經營、衛生凌亂等亂象。
統籌資源
“強村帶組”壯大村集體經濟
在龍海二路兩側,東風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惠州住成電裝有限公司、惠州科達利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等規上企業星羅棋布。從2005年起,新寮村依托區位優勢和土地資源,大力招商選資,通過土地出租、村企合作等方式,先后建成大型農貿市場和工業廠房,推動了多家企業相繼落戶。
新寮村正在探索更高質量的發展模式。土地是農村集體所有的最基礎資源,整合土地資源,往往可以成為帶動村莊內部其他資源整合、吸引外部資本合作的基礎。新寮村對全村的土地、廠房等資產資源進行清理盤點,力爭實現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公共成本的最小化、資源商品化。
黃振忠介紹,新寮村集中力量辦大事,通過“強村帶組”的形式對村小組資源、力量進行統籌,解決各村小組資源零散、各自為戰等問題,探索股份制合作,實現全村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去年,新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500萬元,居大亞灣開發區各行政村之首。村民通過創業、村集體分紅、出租房屋等形式,實現人均年收入超7萬元。接下來,新寮村計劃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為意向企業“量身定制”工廠和配套設施等方式,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村子的家底變厚了,資金、資產、資源變多了,“三資”管理成為農村基層管理的關鍵環節。新寮村在“人”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給小組干部開展市場經濟、股份合作、農村經營管理、集體資產、財務管理等知識培訓,提升村組干部的整體素質,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根脈,新寮村積極挖掘、提煉當地的鄉土傳統文化。今年,新寮村將七和堂宗祠修葺一新,還在謀劃建立舞獅隊。“祠堂傳承著家風家訓,凝聚著奮斗精神。”黃振忠介紹,要摒棄“等靠要”的思想,發動村民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村委會每年預留村集體收入超過20%用于村莊建設和運維。”
“百千萬工程”為新寮村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村容村貌更美了,居民素質更高了,現在房屋的租金漲了10%。”新寮村村民黃女士表示,希望越來越多人到新寮村工作、生活。
“只要我們是真心為群眾辦事,就一定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黃振忠說,新寮村有信心抓住“百千萬工程”的機遇,補齊人居環境短板,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
相關稿件:
附件:
主辦單位:惠州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綜合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4413900013
備案編號:粵ICP備09027684號 | 粵公網安備
44139902100035號
溫馨提示:為達到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火狐、谷歌瀏覽器,或者IE9.0以上、360瀏覽器7.0(極速模式)
網站地圖
| 您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