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頭街道以完善城區中心服務職能,建設國際化商務區,打造成為具有濱水特色的高品質“城市客廳”為主題,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通過一系列具體舉措,為漁村創造發展機遇,讓漁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科學制定漁港總體建設規劃,打造高水平漁港經濟區。通過整合區域岸線和海域資源,有效推進澳頭漁港規劃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向海洋延伸。立足澳頭港灣,打造集避風、生產、商貿、觀光、休閑漁業等綜合性能,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漁港。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漁港設施運營管理。如引入第三方公司專業運營金門塘碼頭,由金門塘村與第三方公司簽訂承包協議,委托專業機構對金門塘漁業碼頭進行改造提升并實行自主經營(目前,已基本完成商業規劃改造,共設置有海鮮批發、海鮮零售檔、餐飲及酒吧等多個功能區域,規劃鋪位及配套倉庫248間)。力爭將其打造成為大亞灣最大的綜合漁貨集散市場,計劃于今年8月全面對外運營,預計年營業收入額超億元,有效助力漁村經濟轉型升級,激發漁村煥發新活力。
二、打造大亞灣濱海風情活力港灣,孕育漁村發展新“蝶變”。聚焦長遠發展,立足澳頭濱海岸線整體提升工程,通過對澳頭十公里岸線、十平方公里腹地的空間規劃整理,將前進、飛帆、金門塘等漁村納入澳頭老城區和猴仔灣片區發展圈,實施前進臨海區域風貌環境整治工程、澳頭文化保護及配套工程等項目,打造前進民俗文旅、衙前-潮州島生態文旅等6個片區,全面解決澳頭老城區產業活力不足、漁村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城區服務功能,打造山海一體、港城融合的歡樂港灣。通過打造特色海濱風情港灣,不斷激發“藍色經濟”活力,努力走出一條以“漁村+”的融合發展。
三、深化文漁旅融合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以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為抓手,培育更多文化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提升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發展動能,打造更多文化旅游產業新增長點。今年以來,組織舉辦了媽祖誕、大王爺節、“非遺”三進、龍舟賽、“非遺美食”等特色文化活動,有效推動大亞灣濱海節事活動熱浪疊出,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與、感受濱海文化(6月10日舉辦“百舸爭流 龍游灣區”龍舟邀請賽,17支龍舟隊伍、數萬群眾齊聚澳頭,賽事直播觀看次數達12.6萬次,相關新聞報道被央視新聞轉播)。同時通過引進文旅企業共同開發文化資源,推動漁客文化動起來、活起來,重塑漁村活力和生命力。如前進村,通過開發媽祖誕等傳統特色文化,修繕天后宮公園和村內道路硬件設施,不斷增加漁村吸引力,切實把文化資源轉化成產業優勢。
四、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夯實經濟發展基礎。聚焦漁村基礎設施薄弱問題,通過加快建設東升供水工程、東升文化館擴建工程、三門島供電工程等項目,不斷完善漁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同時立足各村實際,以“植綠造綠、農房風貌管控提升、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建設綠美澳頭,如衙前村,以打造生態宜居的綠美村莊為抓手,通過推行農村小生態板塊建設,有效改善提升人居環境,村里生活垃圾收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治理率、村莊保潔覆蓋率均達100%。通過優化村居“顏值”,夯實發展基礎,推動各村創新打造“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有效發揮聯農帶農作用,深入挖掘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努力實現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