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辛苦你了”“大家生活在一個社區應該相互幫助”……6月17日,在大亞灣西區街道創富豪庭小區,貨運司機劉立康化身“配送員”,為獨居的陳大爺無償提供搬運服務。“這幾年來給社區居民免費搬運家具有50次左右。”劉立康說,相互幫助能促進鄰里感情,平日里鄰居也會在他有需要的時候留出私家車位方便他工作。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和諧相處、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亞灣西區街道,新荷社區探索“近鄰”黨建模式,深化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把社區服務的突破口放在關系社區居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通過開展社區物業居民交流會、舉辦社區睦鄰節、設立暖“新”微站等舉措,凝聚社區各方力量,營造親鄰、近鄰、睦鄰的熟人社區氛圍,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社區定期組織物業居民交流
新荷社區管理服務范圍約2.8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1000人,轄區居民主要由外來人口組成,有著人口體量大、人口結構多元、人員流動性強等特點。該社區黨支部聯合共建單位大亞灣科創集團黨支部推行“五個一”暖心服務(服務一批特殊群體、一批高齡老人群體、一批幼齡兒童群體、一批新業態群體和建設一個社區大家庭),逐步將社區建設成為“特殊群體的暖廳、長者的園舍、兒童的樂園、新業態群體的家園、家庭的港灣”。
家住德豐天匯園的劉子陽是一名有著37年黨齡的老黨員,平日里,他常常與社區志愿者一同為社區里的高齡老人送餐,同時還組建了社區新荷弘揚民樂團,活躍在社區的各項公益文化演出活動中。“有食堂免費給老人做飯,我作為一名黨員給大家跑跑腿、表演節目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劉子陽說。截至目前,新荷社區黨支部推動大亞灣區外語實驗學校、卓泰物業集團食堂輪流為社區老人配餐,已共送餐200余份。
在夏日南庭小區有一處暖“新”微站,經過此處的外賣員、快遞員以及貨車司機等新業態群體可以在微站內休息、喝冰飲品,微站里還有微波爐、雨衣、應急箱等供大家使用。“冰箱里的水喝完了,值班保安立馬聯系我們的愛心商家,商家就會派人免費補充。”新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世紀城商場、東晟購物廣場、新匯城商場3家愛心企業為社區6處暖“新”微站內的飲品進行補充,確保供應充足。
“如果在轄區內設立臨時疏導點,將夜市安排至對面空置地塊進行臨時管理是否可行……”日前,在社區黨支部居民物業交流會上,一小區業主代表反映小區主干道出現占道經營亂擺放問題,該社區黨支部立即聯合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開設臨時疏導點,及時解決了新龍東路與龍海三路交匯處轉彎口交通受阻問題。“社區會定期邀請我們和物業舉辦交流會,大家一起商量解決問題。”一名小區業主代表說,社區的一系列做法實實在在提升了大家的生活品質。在此基礎上,社區還打造了《新荷好人》社區公眾號欄目,激發大家參與建設社區的熱情。
社區睦鄰節敲響鄰里“幸福門”
“看一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小小集市成為鄰里之間的社交場所。日前,在嘉霖駿禧小區的睦鄰節活動上,愛心商家與小區居民一同打造一個公益集市,集市上所獲得的經濟收益按照一定比例無償捐獻給社區基金開展各類公益活動。“賣的是物品,收獲的是朋友與感情。”該社區工作人員介紹,18個小區共設有8個網格,每個網格每年分別舉辦一場睦鄰節。
社區睦鄰節活動的舉辦是轄區敲響鄰里“幸福門”的一個縮影。在夏日南庭小區,100余名居民通過“認領”種樹+“捐花”留名的方式推動小區綠化進一步升級。這片由居民共同打造的“百花園”區域曾是一塊空地,今年植樹節期間,新荷社區黨支部在此規劃打造義務植樹點,種下了黃花風鈴木、紅繼木等,大家也紛紛拿出家中的盆栽無償捐贈,攜手扮靚小區綠化環境。今年79歲的邵滿文是該小區業主,他說,和鄰居共同建設家園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