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午12時,歷時三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結束。8月17日凌晨,大亞灣漁港迎來了開漁后漁船“第一捕”歸來的首批漁獲。
8月17日凌晨2時,澳頭海灣上空依舊是夜色茫茫,海面與星空交織成一片深邃的藍黑,金門塘水產碼頭卻已燈光通明,一片繁忙景象。開漁后出海捕獲“第一網”歸來的漁船停靠在碼頭,漁民們匆匆將漁獲搬上碼頭。碼頭上的工人們則忙著用三輪車,將一筐筐新鮮的海產運往泰潤海鮮市場,小小的碼頭擠得水泄不通。

在泰潤海鮮市場,人聲鼎沸,魚販們忙碌而有序地忙著分揀海鮮,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曲生動的漁市交響曲。市場管理員王先生介紹,市場內設有規范的擺賣區域,不僅為漁民提供了固定的攤位,還確保了車輛停放井然有序,讓整個市場運作得既高效又和諧。
在忙碌的身影中,從事十多年海鮮生意的莊老板告訴記者,今天是開漁的“第一網”漁獲上岸,吸引了眾多海鮮商人和食客早早前來。盡管今年開漁首日的收成因天氣因素略遜于往年,但市場內的熱情與活力絲毫未減。

對于熱愛海鮮的市民而言,開漁后第一網海鮮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我想買小魷魚仔,現在買一整筐只需要二三十元,價格親民又新鮮,而休漁期間船釣的要80塊錢一斤。”在市場挑選海鮮的市民王先生說。
隨著漁獲的上岸,大亞灣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漁業與畜牧工作組和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對海產品進行抽檢,了解開漁首日捕撈情況。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每個月定期會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流通環節的水產樣品進行抽檢,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公示,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將立即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妥善處理,確保市民餐桌上的每一份海鮮都是健康、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