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大亞灣區第十七屆“休漁放生節”增殖放流活動在中海碼頭舉行。大亞灣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省海洋漁業試驗中心、大亞灣水產資源保護區管理處、區屬有關單位干部職工,以及漁村群眾、志愿者、學生代表等共100多人參加活動。本次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斜帶石斑(青斑)、斑節對蝦等魚蝦苗433萬尾。

把魚苗投放大海。
早上,參加活動人員準時來到碼頭邊,一個個大桶里裝滿了等待放生的魚苗。活動開始,大家提著小水桶,用抄網從大水桶里將魚苗小心撈起,將一桶桶魚苗倒入放生水槽。伴隨著陣陣“嘩啦啦”的響聲,小魚苗歡快地潛入大海。
本次第十七屆“休漁放生節”增殖放流活動的主題是“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促進綠美大亞灣發展”。活動共投放魚苗、蝦苗共433萬尾,包括斜帶石斑(青斑)、黑鯛、卵形鯧鲹(黃立鯧)、紅鰭笛鯛(紅魚)和斑節對蝦等魚蝦種類。
“我把小魚苗放流回歸大海,這樣海洋生態就會變得更好,大海就能更加美麗。”今年11歲的小學生廖芷沁提著小水桶一趟趟來回放流小魚苗。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增殖放流活動,覺得很開心、很有意義。

親子齊心放生魚苗。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宣傳展位,通過宣傳橫幅、海報等形式,讓活動人員更好地了解增殖放流魚苗種類、水生生物保護等知識,引導大家切實關注海洋生態問題,提高保護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態環境意識。
據了解,大亞灣開發區一直高度重視水質和水生生物保護工作,自2007年開始,堅持每年開展全區性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先后投放不同品種的魚苗和蝦苗共5155萬尾,有效改善了大亞灣海洋魚種結構,調節凈化了水質和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效益。
大亞灣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休漁放生節”增殖放流活動是該局推進高品質港灣綠美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希望以此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水生生物養護,提高公眾保護漁業資源與環境的意識,切實保護大亞灣海域水生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