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東省2021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精神,為健全我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啟動實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推動脫貧攻堅政策舉措和工作體系逐步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堅決守牢脫貧攻堅勝利果實,平穩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結合實際,制定我市2021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
一、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加強監測,防止規模性返貧。落實《惠州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方案》有關要求,從2021年開始至2025年,每年按當年農村低保標準的1.5倍以下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納入監測范圍,以家庭為單位,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嚴重困難戶,重點監測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實時監測防范因病因殘致貧風險等“九大類型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對46個相對貧困村脫貧穩定性進行持續跟蹤。(各級黨委、政府,市鄉村振興局、民政局、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利局、醫保局)
2.實施分類施策,做好精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實施開發式幫扶,促進穩定增收;對無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按政策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做好兜底保障;繼續做好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鞏固維護好已建農村供水工程成果。(各級黨委、政府,市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農業農村局、教育局、醫保局、水利局、鄉村振興局等)
3.分類管理扶貧資產。按照《惠州市農業農村局、惠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強扶貧項目管理長效機制的若干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對2016年以來形成的扶貧項目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做好確權登記,按照經營性扶貧資產和公益性扶貧資產進行分類管理,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和基層政府對扶貧資產的監督管理職責。(各級黨委、政府,市鄉村振興局、財政局等)
二、全面強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
4.精準識別幫扶對象。建立完善市統籌調度、縣(區)負總責、鎮村落實的定期核查和動態管理機制,充分依托惠州市政務大數據中心,匯聚民政、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醫療保障等部門政務數據,通過數據共享和分析比對,推動各部門數據應用,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認定機制,做好精準識別對象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市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醫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局、鄉村振興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
5.實施分類社會救助。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和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納入兜底保障,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擴大實施低保“單人?!闭?;將符合條件低收入家庭納入教育、住房、醫療、就業等專項救助范圍。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對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難的群眾加強臨時救助。(各級黨委、政府,市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醫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殘聯、鄉村振興局等)
6.加強醫療保障工作。繼續推進全市醫療救助對象門診就醫費用‘一站式’結算,鼓勵有條件的縣(區)資助農村低收入人口參加政府指導的商業健康保險。將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低收入家庭等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全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后,個人及其家庭難以承擔的符合規定的基本醫療自負費用,給予適當比例補助。(各級黨委、政府,市醫保局、衛生健康局)
7.加強產業就業幫扶。落實好中央和省、市促進就業相關政策,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加快實施農村電商、“鄉村工匠”、“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工程,加強補貼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拓展低收入群眾穩定增收渠道,采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貼等方式,組織動員低收入群眾參與幫扶項目實施。完善各類產業園區吸納勞動力就業管理機制,積極開發就地就近就業崗位,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促進農村低收入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各級黨委、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供銷社等)
三、實施駐鎮幫鎮扶村工程
8.強化政策制度設計。出臺《惠州市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明確駐鎮幫鎮扶村目標要求、幫扶方式、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調整優化鄉村振興區域結對幫扶關系。各行業部門結合職責制定出臺駐鎮幫鎮扶村支持政策。(各級黨委、政府,市鄉村振興局、市直有關單位)
9.開展組團幫鎮扶村工作。實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力量”組團結對幫扶。組建不少于5人駐鎮幫扶工作隊深入開展組團式結對幫扶,協調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將納入全省先行示范鎮的49個鎮和有下轄行政村的街道實施分級幫扶,20個鄉鎮由市直單位組團結對幫扶,剩余29個鎮和有下轄行政村的街道,由屬地縣(區)自行組團幫扶,全面推進強鎮興村。鼓勵企業通過村企結對、村企共建、連片包鎮等形式,積極參與鄉村特色產業開發、消費幫扶協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通過“6·30”活動平臺大力引導和鼓勵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各級黨委、政府,市鄉村振興局、市直有關單位)
10.發展鎮村特色產業。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行動,立足加工、展銷、物流、貿易在圩鎮,打造鄉村產業融合示范鎮;梯次推進省市級產業園、農業公園建設,扶持培育鎮村特色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優質果蔬、花卉、茶葉、中藥材、絲苗米、馬鈴薯等特色優勢產業,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田園觀光、鄉村民宿、文化體驗、科普研學等農旅、文旅新業態,做大鄉村旅游經濟。(各級黨委、政府,市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供銷社)
11.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加強村莊的規劃引導和分類管理,加強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開展“四小園”建設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和實施“五美”行動,持續抓好“四沿”區域美麗鄉村示范帶創建,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大力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各級黨委、政府,市農業農村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生態環境局)
12.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加強鄉鎮公共服務功能,完善農村公共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險等基本公共服務,健全鄉鎮(街道)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和網上辦事平臺,打造鎮級產業物流終端。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和政務服務終端體系建設。(各級黨委、政府,市委組織部、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商務局、衛生健康局、醫保局)
四、保障措施
13.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市負總責、部門聯動、縣(區)鎮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市縣(區)鎮村四級書記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持續推進鎮村干部三級五類“大儲備”、全面實施 2021—2025 年鄉村振興“大培訓”,選好用好管好鄉村振興帶頭人,繼續向重點幫扶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優鄉鎮領導班子,激勵干部投身一線擔當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市委組織部、鄉村振興局)
14.強化資金保障。深化省、市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力度,賦予縣(區)更多統籌權限,指導縣(區)管好用好省、市涉農資金,集中財力主要投入事關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充分發揮農商銀行、農發行、農業銀行等銀行的作用,完善“三農”金融服務機制,推動涉農貸款穩定增長,農戶貸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保持較快增速,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穩步擴大;推進金融服務進一步向鎮、村延伸,不斷提升融資擔保機構、小額貸款機構、金融中介組織對鄉村振興參與力度。(各級黨委、政府,市財政局、金融工作局、人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惠州市(縣)農商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惠州市分行、農業銀行惠州分行)
15.做好考核監督。組織開展縣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效年度評價,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做好常態化督查督導和明察暗訪工作,推動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協調人大、政協、審計、媒體等加強監督。(各級黨委、政府,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市委農辦、市審計局、市鄉村振興局)
主辦單位:惠州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綜合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4413900013
備案編號:粵ICP備09027684號 | 粵公網安備
44139902100035號
溫馨提示:為達到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火狐、谷歌瀏覽器,或者IE9.0以上、360瀏覽器7.0(極速模式)
網站地圖 | 您是第 位訪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