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繡花”功夫
提升交管工作水平
按照區委、區管委會的工作部署,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總體要求,大亞灣交警大隊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交管理念,硬件建設與軟件升級并舉,科技增長與管理創新同行,交通秩序整治與風險隱患排查并重,創新交通組織、警務模式、文明交通建設機制,有效破解城鄉一系列交管難題,交通事故四項指數全面下降,道路通行能力明顯提高,交通秩序整治成績8月份全市第3名,9月份全市第2名,10月份全市第1名,連斬佳績。

以智慧交管為抓手
“科技壓力”初步形成
配齊配強道路感知設備,完善道路標識標線,統一規范道路指示牌,做到道路交通設施統一規范、美觀大方、實用好用。今年來交警大隊排查出道路指示牌不規范、安全島太陽傘不規范、主干道存在僵尸車、交通標志標線殘缺、紅綠燈燈控箱不規范、宣傳標語不規范等8大類問題70余處,全部完成整改。

我區一燈一帶建設共7處,今年已完成建設5處,完成率為71%、平安村口共10處,已完成建設6處,完成率為60%。共施劃各類道路標識、標線100000平方米,增設U型護欄3000米,港式護欄2000米,警示柱2000根,爆閃燈及黃閃燈100套,完善道路標牌2600套。目前我區已建有交通視頻監控信號燈86個,違停視頻抓拍系統21個,固定測速點設備2套,區間測速點設備1套,指揮中心1套,大型車輛禁停抓拍4套。今年共計處罰非現場交通違法55000余起,同比下降20%以上,讓科技解放警力,以“科技壓力”促使廣大車主遵章守規,安全文明出行。

以重點車輛治理為突破
“事故預防”成效初顯
以泥土車、危化品車、摩托車管理為重點,逐步建章立制,規范各類重點車輛行駛制度,確保上路車輛合規、安全,確保不發生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助推經濟建設穩步向前。推進全區實行環保式封閉泥土車,落實泥土車備案、限定時間、限定路線行駛制度;推進全區危化品車專用車道建設工作,特別是浙江6.13事故后,推進公司源頭、路面執勤、駕駛員安全教育定期檢查制度;推進“一盔一帶”宣傳活動,推進摩托車、超標電動車登記備案制度,建立體驗式、互換式執法模式。

今年以來重點車輛專項整治行動成果斐然,截止11月共查處泥頭車超載498宗,查扣泥頭車517輛,查扣百噸王8輛,其他違法行為1082宗;查處危化品車輛違法行為4宗;查扣摩托車(電動自行車)7742輛,摩托車其他違法行為7478宗(其中未戴頭盔1899宗、無號牌1266宗,無證駕駛532宗等交通違法行為),涉重點車輛交通事故穩步下降,重大交通事故死亡9人,同比減少2人,同比下降22.22%。以強大路面執勤壓力,迫使廣大車主自覺遵章出行,穩步降低重大交通事故隱患風險。

以大宣傳為依托
“外部自覺”氛圍濃厚

依托農村勸導站、新聞媒體、各大商場為宣傳陣地,開展各類主題的交通安全和宣傳曝光活動,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形成遵章守規、文明出行“外部自覺”的濃厚氛圍。

全年在全區組織開展各類主題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組織7進宣傳活動103余次,累計發放交通安全宣傳資料20000余份,開展一盔一帶活動,免費向小學生派發安全頭盔5000余個,在電視臺、報紙、公眾號等媒體報到交管工作情況80余次,在大亞灣區一品國際路口設立首個文明交通教育宣傳點,每月一次開展交警現場執法執勤(夜查)網上直播活動,吸引了大量群眾的關注,堅持每周一次在惠州電視臺《大亞灣新聞》欄目播出“五治”行動開展情況、通過各商場LED屏幕,定期曝光一批交通違法行為人,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打造了文明安全出行的濃厚社會氛圍,督促廣大市民自覺自愿遵規守章,文明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