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按照“石化為基、多元發展、高端為本、創新引領”的路徑,加快構建“1+4”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水平,增強產業對城市發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撐能力。
做大做強石化支柱產業。
抓住石化區列入全國重點發展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有利機遇,完善石化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產業規劃,以及石化產業起步區等重點區域規劃,為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提供科學指引。加快推進中海油惠煉二期22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及100萬噸/年乙烯工程建設,確保2016年投產。及早謀劃惠煉三期項目,爭取納入國家、省、市“十三五”相關規劃。根據煉油、乙烯原料供應和市場需求,加快發展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為主的中下游產業,優先發展丙烯、碳四產業鏈,突破碳五、碳八、碳九產業鏈,壯大芳烴、PTA、PET產業鏈,推進高端、專用產品縱向延伸,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加強關聯企業協作配套,促進副產品綜合高效循環利用。
以國際一流化學工業園區為標桿,按照產業項目、公用工程、物流運輸、安全環保、消防應急、管理服務“六個一體化”的要求,完善和提升配套服務。整合園區內公用工程資源,建成LNG二期、國華二期、崇文500KV變電站等項目。統一規劃公用管廊,建設石化區至荃灣港區公共管廊、LPG成品油管廊和第二條排海管線。加快深能源煤碼頭、5萬噸石化碼頭、油氣碼頭結構加固改造升級工程等項目建設。建立石化產品交易平臺,打造區域性石化貿易、倉儲和物流中心。健全石化園區業主委員會運作機制,提升園區服務水平。制定和實施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嚴格企業入園前安全評估,推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設石化區封閉管理二期工程,研究海域封閉管理。依托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惠州基地,鞏固應急管理試點成果,推進應急救援社會化服務。建成2.6平方公里綠化防護林,構筑安全屏障。加強環保管理。建立健全石化區大氣環境風險預警體系,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加強企業現場監管,完善重點企業廢水、廢氣在線監控系統,確保企業達標排放。力爭到2020年,石化區的產業規模、技術標準、生態環保安全管理及園區服務總體接近國際領先水平。
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產業。
加快浩寧達智能電網-物聯網等新型電子信息項目建設,支持比亞迪、光弘等骨干企業轉型升級。以新興產業園為載體,積極引進物聯網、光電科技等新型電子信息產業項目。以IBM智慧城市項目為依托,推動智能感知、識別技術、互聯網產品加快發展,帶動新型電子信息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企業開展LED外延片、芯片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動LED產業集群發展。
發展壯大汽車產業。
依托東風本田一體化項目,規劃建設汽車產業園,加快發展汽車電子、輪胎、動力系統等汽車零部件產業。依托比亞迪電動汽車項目和現有汽車零部件產業項目,著力發展以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電控、電機等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爭取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
發展壯大現代物流業。
加快惠州港荃灣、東馬兩大港區的碼頭、航道、錨地、港口、公共貨運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航道疏浚升級,推進公、鐵、水路及管線的集疏運網絡建設。積極推進中海油物流園(基地)、金澤現代物流園、中儲糧惠州港糧食物流中轉項目等項目建設。推進港口與周邊物流園區協調發展,加強港口與大型物流企業和貨主的戰略合作,完善儲運、加工、分撥、配送等增值服務。積極發展物聯網,推進物流信息化發展。
發展壯大濱海旅游業。
科學開發小徑灣、黃金海岸、小桂灣、東升五島、三門島、大甲島等旅游資源,推進霞涌濱海旅游度假區、小桂旅游休閑娛樂區和一批主題海島度假旅游區建設。完善漁人碼頭、東升漁村、霞景路海鮮美食街等漁村漁島環境,挖掘開發漁村資源,規劃建設濱海客鄉漁家風情館,串聯猴仔灣、濱海公園等旅游景點,建設休閑漁業旅游風情帶。依托石化工業園區、比亞迪汽車制造基地、響水河工業園等產業資源,積極發展工業科普旅游。整合、保護開發橫畬、塘布片區農業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現代休閑觀光農業。